SmartX 发布 SKS 1.0 ,一站式构建生产级 K8s 集群

2023 年 6 月 6 日——领先的现代化 IT 基础设施产品与解决方案提供商志凌海纳 SmartX,正式发布生产级 Kubernetes 构建与管理服务产品 SMTX Kubernetes Service (简称 SKS) 1.0,通过预集成 Kubernetes 常用插件,并整合业界领先的 SmartX 超融合产品组件(虚拟化、分布式存储、网络与安全等),帮助企业 IT 运维团队轻松部署和管理生产级 Kubernetes 集群,构建可承载虚拟化和容器应用的完整企业云基础架构。

用户挑战

随着 Kubernetes 部署量在企业内部快速不断增长,并从开发测试环境向生产环境深入,IT 基础架构团队正在越来越多的参与到 Kubernetes 的建设和运维工作中。除了原有的虚拟化资源池的运维管理,基础架构团队需要掌握全新的技术栈,为构建生产级别的 Kubernetes 集群选择合适的存储、网络、管理组件,并应对可能新增的 Kubernetes 集群资源“孤岛”,这为基础架构团队带来了诸多挑战。

SmartX 自 2013 年成立以来,基于自主研发的分布式块存储、开放的超融合架构以及管理、网络与安全、容灾备份等相关产品组合,已成为交通银行、国泰君安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富士康等行业领导者企业云的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基础架构团队在建设和运维 Kubernetes 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SmartX 发布生产级 Kubernetes 构建与管理服务产品 SMTX Kubernetes Service (简称 SKS)1.0 ,为用户一站式构建 Kubernetes 集群,及其所需的计算、存储、网络和安全基础设施。

产品架构

SKS 可基于 SmartX 超融合虚拟化自动创建多台虚拟机以构建高可用的 Kubernetes 集群,内置 SmartX 生产级分布式存储和 CSI(容器存储接口) 插件,可为有状态应用提供稳定、高性能的持久卷;通过 SmartX 网络与安全产品和 CNI(容器网络接口)插件,能够以扁平化的方式实现虚拟机和容器的互联互通以及统一的网络安全策略管理。

sks-release-1.png

SKS 预集成了云原生生态中的外部负载均衡器、Ingress 控制器、监控、日志等插件,缩短了 Kubernetes 集群就绪时间;同时,SKS 也支持用户使用自选的开源组件。运维人员可通过统一的 SKS 图形界面对所有集群进行快速创建、删除、扩缩容、升级等管理操作,多维度监控集群状态,查看集群日志和事件。

通过以上特性,企业 IT 运维团队可轻松部署和管理生产级 Kubernetes 集群,降低企业云原生转型难度,加速应用现代化进程。

点击观看 SMTX Kubernetes Service 1.0 介绍视频。

产品特性

简单易用:降低 Kubernetes 使用门槛,提升集群管理效率

  • 通过全图形化的单一管理界面对所有集群进行管理。
  • 仅需简单几步操作,即可在几分钟内快速创建 Kubernetes 工作负载集群,无需手动安装配置操作系统。
  • 统一管理工作负载集群中的存储类、持久卷等存储资源。
  • 集成了常用开源插件的安装、删除流程,并可通过图形界面进行关键参数配置。
  • 多维度监控集群状态,查看集群日志和事件。

生产级可用:保障有状态应用高性能、高可靠地运行

  • 存储:内置 SmartX 生产级分布式存储 CSI 插件,可为有状态应用提供稳定、高性能的持久卷。
  • 网络:实现虚拟机和容器的扁平网络管理,容器应用和传统的虚拟机应用可互联互通。
  • 安全策略:对虚拟机与容器进行统一的网络安全策略管理,支持工作负载级别的策略设定。
  • Kubernetes 控制平面:自动配置控制平面虚拟 IP,实现 SKS 管控集群和工作负载集群的控制平面高可用。
  • 节点:当节点所在物理主机宕机,会自动在正常的物理主机上重新拉起。
  • 升级扩容:集群升级、扩缩容与故障节点替换时,保证业务连续性。

灵活开放:无厂商锁定风险,自主选择,按需集成

  • 提供原生的 Kubernetes,用户可选择采用不同 Kubernetes 版本构建集群。
  • 集成 MetalLB、Contour、Prometheus 等成熟组件。
  • 支持用户使用其他 CNCF 生态中的开源组件,无厂商锁定。

点击观看 SMTX Kubernetes Service 1.0 操作演示视频。

应用场景

基于以上特性,基础架构团队可以将 SKS 用于以下场景中:

 

基于虚拟机快速构建和管理 Kubernetes 集群

在使用 SmartX 原生虚拟化 ELF 的超融合集群中,以虚拟机为节点构建出 Kubernetes 集群,并通过 Kubeconfig 文件的方式交付使用。对 Kubernetes 集群进行自动化、标准化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集群的快速扩缩容、节点替换、升级/回滚。

在已有硬件资源上同时支持虚拟化和容器化应用

在统一管理平台中同时管理虚拟机和多个 Kubernetes 集群,通过超融合集群的虚拟化技术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逻辑隔离,并及时回收资源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为“多租户”提供 Kubernetes 集群

在同一个基础架构资源池上,可同时创建并运维多个不同规模、不同版本、不同配置、不同用途的 Kubernetes 集群,彼此间资源和网络隔离、互不干扰。

购买与咨询

如您需要购买或者咨询 SKS 相关信息,您可添加 SmartX 用户助手或者与销售代表联系。

用户助手二维码.png

查看 SKS 更多信息

扫描二维码或者点击下载 SKS 技术白皮书

20230606 SKS 发布_二维码官网蓝色.png

官宣:奇安信与腾讯安全达成战略合作

1月4日消息,奇安信(688561.SH)与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协议,双方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约定在信息安全市场中紧密合作,充分融合双方的优势资源、能力、技术,共同打造行业领先的安全解决方案,为产业互联网发展筑牢安全底座。

根据协议内容,腾讯安全与奇安信不仅将聚焦安全技术创新和安全产品研发,还将共同针对政企、金融、医疗、教育、交通、能源及其他信息安全需求高增长行业,提升安全服务效率和质量。

腾讯安全作为互联网安全领先品牌,依托20多年业务安全运营及黑灰产对抗经验,凭借行业顶尖安全专家、最完备安全大数据及AI技术积累,为产业数字化升级保驾护航。

目前,腾讯安全已经取得了1500多项云安全技术专利,位列行业第一;先后获得了Gartner、Forrester、IDC、Sullivan等国际权威机构的推荐,以及获得韩国、新加坡、美国、德国、欧盟五个国家及地区的最高安全资质认证。

奇安信作为网络安全行业龙头企业,不仅服务着绝大多数中央部委、央企、大型金融机构等政企客户,具有丰富的网络安全实战经验。

同时,奇安信推出内生安全框架,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把网络安全能力映射成为可工程建设的安全能力组件体系,并给出一套方法论,解构出“十大工程、五大任务”的落地手册,为政企机构建立“事前防控”的动态安全防御体系。

截至目前,该框架的相关组件已获得了超过1000项的网络安全领域发明专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另有850项发明专利申请正在审核中。

在11月23日的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经过全球近40位知名专家、历时3个多月的评选推荐,内生安全框架在300多项领先科技成果中胜出,荣膺“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成为未来数字时代的“风向标”。

目前,该框架已经在近百家央企、数字城市及重要行业客户中落地实践,并纳入到“十四五”网络安全规划之中。面对不断变化的网络安全新形势,奇安信在去年科创板上市后,将57亿的募资资金全部投入到网络安全新赛道的布局,如终端安全、大数据态势感知、云安全、代码安全、SD-WAN、工业安全、身份安全、物联网安全等新兴领域,不断带领网络安全行业技术创新与升级。

此次强强合作被赋予更多期待。随着产业数字化的高速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已成为数字经济强劲发展和产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而网络安全则是数字经济的“底座”,是新基建的基础工程。

尤其是国家“十四五”开局之年,此次合作,不仅为双方在市场业绩高速增长注入强劲动力,也势必通过双方技术优势互补和深度融合,为整个数字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打造出最安全的“数字化助手”。


淄博诚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致力于协助中小企业单位搭建升级信息化基础架构

主营: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备份软件,虚拟化等。

Gartner:2021年全球市场 9 大战略技术趋势预测

  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工厂关闭,当员工返回工厂时,他们注意到一些不同之处。传感器或RFID标签被用来确定员工是否经常洗手。计算机视觉可以判断员工是否遵守了佩戴口罩,并使用音响警告员工违反协议。更重要的是,这些数据被组织机构收集和进行分析,以改进工作效率和体验。

  收集和使用这些数据来驱动行为被称为行为网络( IoB )。随着组织不仅提高了获取数据的数量,而且提高了如何结合和使用来自不同来源的数据,IoB将继续影响组织与人的交互方式,IoB将使企业在COVID-19引发的重大动荡和当前世界经济状况中具备所需的可塑性或灵活性。

  2021年的趋势将有三个主题:以人为本、位置独立和弹性交付。

  以人为本:尽管疫情改变了工作和与组织互动的人数,但人仍然是所有业务的中心。

  位置独立性:COVID-19已经转移到员工、客户、供应商和组织生态系统实际存在的地方。位置独立性需要技术转变来支持这种新版本的业务。

  弹性交付:无论是疫情流行还是衰退,世界上都存在波动性。准备好转变和适应的组织将经受住所有类型的破坏。

  一如既往,这九种战略技术趋势并不是彼此独立运作的,而是相互建立和加强。组合创新是这些趋势的一个总体主题。它们共同促进了组织的可塑性,这将有助于指导个人或者组织企业在未来5到10年的发展。

 趋势1:行为网络

  如COVID-19协议监测示例所示,IoB是关于使用数据来改变行为的。随着收集日常生活“数字尘埃”(跨越数字和现实世界的数据)技术的发展,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反馈循环来影响人们的行为。

  例如,对于商用车辆,远程信息技术可以监控从突然刹车到急转弯的驾驶行为。然后,公司可以利用这些数据来改善司机的性能、时间和安全。

  根据个人使用的目标和结果,IoB确实具有伦理和社会意义,可以从多种来源收集、合并和处理数据,包括:商业客户数据;公共部门和政府机构处理的公民数据;社交媒体;人脸识别的公共领域部署;和位置跟踪。处理这些数据的技术越来越复杂,使得这一趋势得以发展。

  同样,医疗保险公司用来追踪身体活动以降低保费的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用于监控食品采购;太多的不健康食品会增加保费。不同地区的隐私法各不相同,这将极大地影响IoB的采用和规模。

趋势2:全面经验

  整体体验结合了多种体验、客户体验、员工体验和用户体验,从而转变业务结果。趋势目标是改善从技术到员工到客户和用户的所有这些部分交叉的整体体验。

  这一趋势使各组织能够利用COVID-19干扰物,将所有这些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单独地对每一个经验进行改进,将企业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这种区分是难以复制的,从而创造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例如,一家电信公司改变了其整个客户体验,努力提高安全性和满意度。首先,它通过现有应用程序部署预约系统。当顾客到达一家商店,他们收到了两件事:1)通知指导他们完成登记过程,2)警报让他们知道多久前就能安全地进入和保持社会距离。

 趋势3:隐私增强计算

  隐私增强计算的特点是有三种技术可以在数据被使用时保护数据。第一种方法提供了一个可信任的环境,可以在其中处理或分析敏感数据。第二种方法以分散的方式执行处理和分析。第三种是在处理或分析之前对数据和算法进行加密。

  这一趋势使组织能够跨地区安全地与竞争对手进行研究合作,而不会牺牲机密性。这种方法是专门为在保持隐私或安全性的同时共享数据的日益增长的需求而设计的。

趋势4:分布式云

  分布式云是指云服务被分布到不同的物理位置,但运营、治理和发展仍由公共云提供商负责。

  分布式云可以说是云的未来,使组织能够使这些服务在物理上更接近,有助于实现低延迟场景、降低数据成本,并帮助适应要求数据必须保留在特定地理区域的法律。然而,这也意味着组织仍然可以从公共云中获益,而不用管理他们自己的私有云,因为私有云的成本可能很高,也很复杂。分布式云是云的未来。

 趋势5:随处操作

  运营模式对于企业去摆脱COVID-19影响来说至关重要。在其核心,该操作模型允许在任何地方访问、交付和启用业务——即客户、雇主和业务合作伙伴在物理远程环境中操作的地方。

  “任何地方”业务的模式是“数字先行,远程先行”,例如,只允许移动操作的银行,在没有实体交互的情况下处理从转账到开户的一切事务。在任何时候,数字都应该是默认的。这并不是说物理空间没有它的位置,但它应该被数字化增强,例如,在实体商店的非接触式结账,不管它的物理或数字功能是否应该无缝地交付。

趋势6:网络安全

  网络安全网格是一种可扩展、灵活和可靠的网络安全控制的分布式架构方法。许多资产现在已经超出了传统的安全范围。网络安全网络从本质上来说允许安全边界被定义为一个人或事物的身份。通过集中策略编排和分散策略实施,它支持一种更模块化、响应更快的安全方法。

  随着周界保护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围城”的安全措施必须发展到满足当前的需求。

 趋势7:智能可组合业务

  智能可组合业务是能够根据当前情况进行调整并从根本上重新调整自身的业务。当组织加速数字化业务战略以推动更快的数字化转型时,他们需要敏捷,并根据当前可用的数据做出快速的业务决策。

  要成功地做到这一点,组织必须能够更好地访问信息,以更好的洞察力增强信息,并有能力对这种洞察力的影响做出快速反应。这还将包括增加整个组织的自主权和民主化,使部分业务能够迅速作出反应,而不是被低效的流程所拖累。

 趋势8:人工智能工程

  一个健壮的人工智能工程策略将促进AI模型的性能、可扩展性、可解释性和可靠性,同时实现AI投资的全部价值。AI项目经常面临可维护性、可伸缩性和管理方面的问题,这对大多数组织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巨大挑战。

  AI工程提供了一条途径,使AI成为主流DevOps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组专门的、孤立的项目。它汇集了各种学科来驯服人工智能的炒作,同时提供了一条更清晰的路径,当操作多种人工智能技术组合时,价值。由于人工智能工程的治理方面,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正在出现,以处理信任、透明度、道德、公平、可解释性和合规问题。这是人工智能责任的运作化。

趋势九:Hyperautomation超自动化

  Hyperautomation指的是组织中任何可以自动化的事情都应该自动化。超自动化是由那些拥有未流线化的遗留业务流程的组织驱动的,这些遗留业务流程为组织形成了非常昂贵的代价。

  许多组织是由一种“拼凑”的技术来支持的,这些技术不是精益的、优化的、连接的、干净的或明确的。同时,数字商务的加速要求效率、速度和民主化。不注重效率、效力和业务敏捷性的组织将会落后。


淄博诚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致力于协助中小企业单位搭建升级信息化基础架构

主营: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备份软件,虚拟化等。

IBM 收购加拿大金融技术公司:增强电子支付能力,每天可处理超 500 亿美元交易

原文链接:https://www.ithome.com/0/524/940.htm

据报道,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近日收购了加拿大的金融技术公司 Expertus Technologies,以增强其电子支付能力。这家金融技术公司每天帮助处理超过 500 亿美元的交易。

IBM 在周二的声明中说,Expertus 已经被放入 IBM 的全球业务服务部门。这笔交易的财务条款尚未披露。

IBM 银行服务业务全球执行合伙人 Shanker Ramamurthy 表示,全球银行业正在投资约 1000 亿美元来现代化其电子支付系统,以跟上 PayPal、Square 等竞争对手的步伐。他说,收购 Expertus 将有助于 IBM 帮助其银行客户应对这些挑战,同时控制开支并遵守监管要求。

Ramamurthy 在接受采访时说:“电子支付业务是银行特许经营业务中非常有利可图的一部分,他们希望在新的数字银行环境下,这一业务不会遭到竞争对手的侵蚀。”

超过 1000 家银行、信用社、监管机构和企业使用 Expertus 的电子支付平台。这家总部位于蒙特利尔的公司同时也是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在北美的最大服务机构之一。SWIFT 是一个银行用来管理资金转账和交易的网络。


淄博诚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致力于协助中小企业单位搭建升级信息化基础架构

主营: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备份软件,虚拟化等。

VMware连续三年获评Gartner广域网边缘基础设施魔力象限领导者

在2020年《Gartner广域网边缘架构关键能力》报告(2)涉及的五大应用场景中,VMware在云优先广域网、中小型企业区域广域网和小型零售广域网三大应用场景中获得最高分,并在云优先广域网、大型全局广域网、中小型企业区域广域网和小型零售广域网四个应用场景中获得优秀评级(4.0内)。VMware获得的这一成绩取决于其在可扩展性、云功能、SD-WAN特性、运维功能、小型平台灵活性、应用性能、安全功能和部署灵活性方面的杰出能力。

如今,广域网必须能够实现任意地点用户与异地应用的智能连接,并基于集中定义的策略统一应用安全策略。这加速了云端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的普及以及SASE架构的出现。VMware 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作为一款提供最佳用户体验、原生安全和简易运维的云优先产品,其独特的超大规模架构包含超过2700个云服务节点组成的全球网络,覆盖由VMware建立和管理的100余个入网点。

VMware高级副总裁兼软件定义广域网及SASE业务总经理Sanjay Uppal表示: “工作不再被局限于某一地点。员工现在可以把任何有网络连接的地方当作 ‘办公室’。我们认为员工在咖啡店中应该拥有和使用公司网络一样的工作体验。我们连续三年被评为Gartner广域网边缘基础设施魔力象限领导者,证实了我们为所有规模企业提供更加安全的一致用户体验的能力。我们相信凭借SD-WAN领域的领先地位,我们将成为客户加速向现代化SASE架构过渡的理想合作伙伴。”

VMware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作为VMware SASE平台的基础组件,将云网络、云安全、零信任网络访问与业界领先的网络安全和云防火墙相结合,为所有规模的企业提供灵活性、敏捷性和可扩展性。 VMware SASE平台助力维护关键应用的性能、管理网站和网络的安全以抵御内外部威胁,通过自动故障排解和规划来缓解支持需求,并通过以业务为中心的策略简化运营。

VMware近期发布多项VMware SASE平台增强功能,包括:

  1. 经扩展的广域网/局域网可见性:随着应用能够从任意位置访问、应用流量跨多个不同网络,VMware Edge Network Intelligence为IT团队提供提高终端用户体验可见性和遥测能力。
  2. 业界领先的云端和网络安全性:VMware Cloud Web Security服务将为VMware SASE解决方案提供业界领先的云和网络原生安全功能,帮助阻止不安全流量进入企业网络,保护用户免受恶意Web流量、网站、病毒和恶意软件访问的病毒感染,同时帮助企业遵从公司合规政策实现部署和合规。
  3. 集成的下一代防火墙即服务:VMware计划将VMware NSX集成至VMware SASE平台中,为单租户和多租户部署选项提供云端防火墙即服务。这将帮助完善现有VMware软件定义广域网(SD-WAN)解决方案的本地防火墙功能。

(1)来源:Gartner公司,《广域网边缘基础设施魔力象限》(Magic Quadrant for WAN Edge Infrastructure),Jonathan Forest、Andrew Lerner、Naresh Singh著,2020年9月23日。

(2)来源:Gartner公司,《广域网边缘架构关键能力》(Gartner Critical Capabilities for WAN Edge Infrastructure), Jonathan Forest、Andrew Lerner、Naresh Singh著,2020年9月30日。

Gartner报告

Gartner并非推荐其报告中提及的任何供应商、产品或服务,也并非建议技术用户仅选择那些评分最高或获得其他称号的供应商。Gartner研究报告包含Gartner研究机构的观点陈述,不得被解读为事实陈述。Gartner不承担与此项研究有关的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包括适销性或者适用于某一特定用途的任何担保。

关于VMware

VMware软件为全球繁复的数字基础架构提供支持。基于云、应用现代化、网络、安全和数字化工作空间领域的产品服务,VMware助力客户跨任意云端、在任意设备上交付任意应用。VMware总部设在加州帕洛阿尔托。VMware致力于成为推动突破性技术创新和引领全球趋势的向善的力量。

更多信息,敬请访问公司官网:https://www.vmware.com/company.html

访问VMware Greater China官方领英主页,了解实时资讯:https://www.linkedin.com/company/vmwarechina/

VMware和NSX是VMware公司或其附属公司在美国及其他管辖区的注册商标或商标。本文可能包含由第三方创建和维护的非VMware网站链接,全部内容由相应网站负责。


淄博诚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致力于协助中小企业单位搭建升级信息化基础架构

主营: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备份软件,虚拟化等。

一文看懂什么是 6G

原文链接:https://www.ithome.com/0/516/240.htm

2020年行将结束,随着5G网络的建设推进,以及3GPP R16版本的冻结,越来越多的人将关注焦点转移到6G身上。

7月14日,韩国三星电子发布了白皮书《下一代超连接体验》。在白皮书中,三星预估6G标准完成及投入商业化的最早时间点是2028年,而大规模商业化可能发生在2030年左右。

这个预测时间点,和3月17日全球第二届6G Wireless Summit会议上中兴通讯给出的预测时间点非常接近:

从社会和技术的大趋势来看,6G将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 人和机器都将是6G的用户(并且机器反而会是6G的首要用户)。
  • AI将会渗透到各行各业,比如金融,健康,工业制造等领域,6G将会通过AI来进一步提升性能并且降低CAPEX和OPEX。
  • 6G将会使通信技术变得更加开放(比如近年成立的O-RAN联盟等)。
  • 6G将会在诸多社会问题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例如应对气候变化(与数字技术结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和解决教育不平等(远程教育)等问题,5G已经为此提供了一些帮助。6G提供的超连接,将会进一步协助完成联合国提出的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

站在服务的角度,6G又会带来什么呢?

6G将进一步增强5G定义的eMBB、URLLC、mMTC等特性,并且融合更加先进的传感、成像、显示和AI等技术,提供超连接体验,比如:

  • 沉浸式扩展现实(XR)
  • 高保真移动全息影像
  • 数字镜像(数字孪生)

(延伸阅读:什么是数字孪生?)

▉ 6G必须满足的要求

想要实现超连接体验,6G必须满足来自三个维度的要求,分别是性能、架构和可信度。

  • 6G性能需求

相比5G,6G会有怎样的性能提升?如下所示:

  • 峰值数据速率1Tbps(1000Gbps),是5G的50倍
  • 空口延迟小于100微秒(μs),是5G的十分之一
  • 可靠性达到10-7,是5G的一百倍
  • 设备连接密度达到107/Km2,是5G的十倍
  • 频谱效率达到5G的两倍

绘制成蜘蛛网模型,大致如下:

  • 6G体系结构需求

解决移动设备计算能力有限所带来的问题,实现通信和计算的真正融合,以便最终用户的各种设备能够无缝地利用网络中可用的计算能力,比如从技术开发的初期就引入AI(或者称为原生AI)。

新的网络功能的灵活集成,包括和非地面网络的集成,比如飞机、近地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高空平台等。

  • 6G可信度需求

解决用户数据和AI技术的广泛使用而带来的安全和隐私问题。

▉ 6G的重点技术发展方向

6G的一些典型候选技术如下:

  • 太赫兹频段(THz)

5G NR已经开始讨论在52.6GHz以上的频段工作,遵循这一趋势,6G时代移动通信恐怕将不可避免地使用太赫兹THz频段。

但是实际使用THz频段,有一些必须克服的技术挑战,例如:

(1)本身的传播特性(严重的路径损耗和大气吸收):需要针对室内和室外的场景建立适合THz的多径信道模型。

(2)芯片和射频器件:过去十年,研究者们致力于开发芯片级的太赫兹技术,现在基于InP、GaAs、SiGe、甚至CMOS技术已经在较低的THz频段产生了一些突破。但是在更高的THz频段,还需要进一步突破,以满足高效率、低能耗和低成本需求。

(3)天线和波束赋形:太赫兹意味着路径损耗的急剧增加。因此,需要超大规模的天线阵列来补偿路径损耗。另一方面,这会导致非常狭窄的细波束(类似于激光波束),因此如何优化波束赋形,以合理的成本和能效来提升系统的性能也非常重要。

(4)新的波形、信号、信道和协议:目前来看OFDM依然会是一个候选项,但是需要去探索新的备选波形,降低PAPR,满足THz的硬件限制。另外,还需要开发合适的信号、信道和协议来有效地适配THz的各种操作。

  • 新型天线技术

5G NR已经使用Massive MIMO技术,但是THz波段需要比毫米波更多的天线,因此会有更大的挑战,以下是一些可选项:

(1)基于超材料的天线和射频前端

第一种方法:将超表面透镜作为移相结构应用于天线阵列信号,施加直流偏置来调整波束方向,有助于锐化波束形状。

第二种方法:超材料天线作为谐振天线,其自身辐射定向波束,与超表面透镜不同,它不需要一个带移相器的独立天线阵列。

第三种方法:可重构智能表面(RIS),通俗的讲,智能表面可以改变电磁波的电磁特性,从而影响周围的传播环境。

(2)轨道角动量(OAM)

1992年,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光子具有轨道角动量OAM这一基本性质。

OAM通信研究的核心,是把轨道角动量这一尚未利用的电磁波参数用于通信。OAM是电磁波在传播方向上在垂直平面上表示相位旋转的特性,相位旋转的次数称为OAM模式。不同的OAM模式相互正交,在同一频点上可传输多路正交信号,从而提升频谱效率和信道容量,这就是OAM复用技术:

2018年5月,日本NTT已经利用轨道角动量(OAM)多路复用在全球首次成功演示了100Gbps无线传输,实验室设计了OAM-MIMO复用传输。结果表明,系统能够显著提升传输容量。

这项技术看起来还是相当有前途的,但是实验室只进行了十米的传输实验,实际的实施和操作肯定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

  • 全双工技术

5G NR引入了动态TDD技术,提高双工灵活性,从而可以根据流量来动态调整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之间的时隙比率。

全双工技术可能会在6G得到应用,从而解除传统双工机制对收发信机频谱资源利用的限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理论上同时同频全双工可提升一倍的频谱效率)和系统的灵活性。

上下行链路同时同频传输信号,会存在严重的自干扰和交叉干扰问题,需要在设备和网络部署时采取一定的干扰抑制和消除手段。

  • 频谱共享技术

本着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思想,如何更加充分地利用现有的频谱资源就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在低频段)。

于是,动态频谱共享(DSS)技术闪亮登场。

它可以让不同制式的网络共享使用相同的频谱资源,相当于频谱和制式解耦合。比如,目前动态频谱共享技术已经可以在4G和5G之间动态分配频谱。

6G时代,动态频谱共享技术显然还要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发展,也许会被称为“智能”频谱共享技术。

  • 网络拓扑结构的演进

网络拓扑演进方面的一个显著趋势,就是使用非地面网络NTN,例如卫星和HAPS,即使在没有地面网络的地方也能提供覆盖。

NTN技术的实现,需要考虑地面网络所没有的新方面,包括对移动小区的支持、数百公里大的小区、较大的传播延迟、NTN的高速移动导致的较大多普勒频移和较大路径损耗等。

目前尚处于开发支持NTN的技术初始阶段,3GPP R17将会完成对NTN网络的第一阶段支持,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PS:现阶段想要多了解一些NTN的内容,建议参考3GPP TR38.811。

  • AI技术

3GPP 5G标准已经在核心网中引入了NWDAF网络功能,对网络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相信该功能在后续版本中持续演进,之后3GPP也会对无线侧进行相关的技术研究。到了6G时代,AI技术的应用将会无处不在。

举例来说,本地AI技术给信道编码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使其不再依赖传统的编码理论进行设计,通过学习、训练、搜索就可以找到适合当前传输环境的最佳的调制编码方式。联合AI的一个例子是基于预测的切换优化,而端到端的AI可以识别或者说预测网络运行中的异常并提出纠正方案。

▉ 后话:现在谈6G,是不是太早了?

5G商业化尚处于起步阶段,现在开始准备6G正是时候。因为从开始研究到新一代通信技术商业化,通常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

早在2019年3月,芬兰就举办了全球第一届6G峰会,来自各国的通信专家们商议拟定了全球首份6G白皮书:6G泛在无线智能的关键驱动与研究挑战。

在过去的一年,世界各国纷纷制定了本国6G的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

▲世界各国的6G研究进展

此前有报道称,韩国5G网络实际传输速率仅为4G的三倍多,远远低于20倍的标准。由此可以看出,全球范围内的首要任务,还是先把5G的潜力充分激发出来,让企业和个人充分感受到5G所带来的真实价值。否则,空谈6G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那就是——

既要仰望星空(6G),也要脚踏实地(5G)。

淄博诚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致力于协助中小企业单位搭建升级信息化基础架构

主营: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备份软件,虚拟化实施等。

疫情改变世界 比尔盖茨:全球50%商务旅行、30%办公室会消失

原文链接:https://news.51cto.com/art/202011/632300.htm

尽管新冠病毒疫苗给了大家希望,但是全球感染 5500 多万人之后,这次的疫情已经深刻改变了这个世界,哪怕疫情结束了也回不到过去。比尔盖茨就预测全球 50% 的商务旅行会因此消失。

日前在参加《纽约时报》Dealbook 会议上,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谈到了他对未来的看法,他认为即便疫情结束了,新冠病毒也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旅行和商务方式。

比尔盖茨表示,一些人为工作而出差,与另一些人面对面交流,以后这样的交流就不会是黄金标准了,大多数企业将为商务旅行制定非常高的标准。

至于居家工作,现在也被证明为可行的,不过比尔盖茨表示有些公司可能会极端一些,比如推特就允许所有员工永久性地在家工作。

根据比尔盖茨的说法,他认为 50% 的商务旅行、30% 的办公室工作都会消失。

比尔盖茨本人今年也多次参加了虚拟会议,至少 5 次与制药公司的高管们进行了圆桌会议,以往这些都是需要与会者面对面进行的。

虽然虚拟会议可以解决不少问题,但比尔盖茨也谈到了他的负面影响,比如无法认识新人,今年他就没有结实到新朋友,因为不再随机跟别人碰面了。


淄博诚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致力于协助中小企业单位搭建升级信息化基础架构

主营: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备份软件,虚拟化实施等。

任正非:中国芯片设计已步入世界领先,问题出在制造设备等

原文链接:https://tech.163.com/20/1110/17/FR3BCR4H00097U7T.html

11月10日,华为心声社区官方发布《任总在C9高校校长一行来访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文件。在文件中,华为创始人任正非表示,我们国家要重新认识芯片问题,芯片的设计当前中国已经步入世界领先,华为目前积累了很强的芯片设计能力。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制造设备有问题,基础工业有问题,化学制剂也有问题,芯片制造的每一台设备、每一项材料都非常尖端、非常难做,没有高端的有经验的专家是做不出来的。

此外,任正非还表示,现在“卡脖子”的问题大多数是工程科学、应用科学方面的问题。应用科学的基础理论,去国外查一下论文,回来就做了,卡不住你的脖子,基础理论现在全世界可以用的。所以,大学不要管当前的“卡脖子”,大学的责任是“捅破天”。

《任总在C9高校校长一行来访座谈会上的讲话》原文:

2020年10月16日

一、华为公司通过培训部、战略预备队机制,实现员工能力提升、知识转换、意志磨砺,为公司选拔干部、专家提升队伍业务能力。

我今天简单介绍一下华为的培训机制。公司共有三个培训中心,ICT的客户培训中心在杭州,云及IT的客户培训中心在贵阳,这两个培训中心是盈利的。员工培训中心在东莞。

你们刚才参观了“华为大学”图书馆以及三丫坡园区。员工培训中心有两个部门,一个叫培训部,一个叫战略预备队。华大是不存在的组织,这两个部门将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称为“华为大学”园区。不叫华大的目的,防止他们对标正规大学,盲目正规化,增加太多的行政部门。

培训部是人力资源部主管教学和教育的平台,实际上它是一个协调调度的平台组织,它的教师是公司优秀的在岗将领与专家兼职,同时邀请外部优秀的专家学者来做一些讲座。

战略预备队是总干部部的一个教导队的组织,战略预备队采用学员制,有相当多的学员拿着很高的工资来培训。预备队不管学员的薪酬升降,但是学员带来的原职级薪酬是由它支付的,包括差旅费、工资等。每年将近有一万人在这里轮训,他们来自170个国家,以前包括外籍员工,疫情原因外籍员工来不了,现在中国员工占很大比例。应届毕业生的入职培训也在这儿,也是学员制。

在四种场景下,学员会到培训部、战略预备队来培训、赋能:

一是,公司员工不管是来自世界名校毕业,还是博士、硕士、本科生,进公司工作几年后取得成功实践的优秀成绩,可能要升职了,就到这里来进行再训练、再赋能。考得不好,回原单位继续原来的工作;考试考得好,同时过去的考核也好,就有机会被选拔到另外的职级工作,给他一个上新战场的机会,但并不涨工资。最优秀的人,平均两三年有一次这样的机会,那么经过3~4次机会,就是12年到15年了。一个大学生、一个博士,进了公司就是21~25岁,加15年约35至40岁,正好合适担任相当高的高级干部及高级专家。不一定每人都有机会走完这四个台阶,不同台阶的人,工作就成梯次分布,形成人才的金字塔结构。不经培训的人也可以上到各个台阶,培训是大概率事情。而且这个金字塔是活的,它随时间与技术、商业模式的进步而进步的。

二是,美国打压我们以后,有些产品线部门收缩了,收缩的人需要重新转到新岗位上,因此到战略预备队来赋能、转岗,转人磨芯之后可以申请去任何部门;业务需求部门面试合格,就可以把人要走了。但如果员工原来17级,新岗位是18级,不准升级,还是按17级上岗;但是原来员工是18级,找到17级岗位,职级要先降下来才能走。转人磨芯是充分发挥员工潜能的机制。

三是,员工可以毛遂自荐到预备池,经过赋能后,自己找岗。因此预备池对长期无法上岗的员工实行末位淘汰。员工不能总不上岗,员工找岗期间过长、没有贡献就会梯次降薪。

四是,新员工进来后要进行培训。比如:规章制度、思想道德培训。除此之外是认知与技能培训,一定要知道华为是干什么的,要实习。要花一段时间参加模拟交付的硬装、软调,将来的硬装基地在贵州,贵州山区能模拟全世界各种工作环境。这些年轻的孩子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小组要把这些设备扛上山装好、调试好,教官考试通过。还要上山去再把装好的设备撤了再背下来;下一组再背上去装……无论将来从事研发岗位、市场岗位还是财务岗位,都要经过这一段实践训练。考试不仅仅是技术的,关于概算、计划、预算、核算、全套交付文件……都在内,你要把你这次实际工程的全套管理做出来。

这样就形成了四个类别的培训队伍,培训总量接近两万人。每年新员工进入大约八千到一万左右。每年经费超过数十亿人民币。

培训部管教育,战略预备队管训战,但都只管培训、赋能和考试,只需将学员的考试和训战结果放到网上,对学得不好的学员会有淘汰权,但不对人的选拨和任用负责。训练后,人的选拔与任用由总干部部和各部门的人力资源来负责。

在园区,也许班级有不同职级、不同专业、来自不同国家的员工,混杂一起。也许你跑步或喝咖啡是一个少年与将军(代表、地区部总裁、产品线总裁)在一起,各种形形色色的交流促进人视野扩大、进步成长。

不要看这里的硬件条件很好,学员哪有时间享受,早晚都要跑步。学员一进学校,首先称体重,毕业时若体重增加,体重管理这一项就会得零分(当然低于标准体重的要增肥)。打分项还有床铺整洁度等等各个过程环节,我们的目的就是用过程锻造来激发学员的精气神。用各种考核来改变习惯。

二、通过权力下放与制衡,任期制及选拔机制的优化,实现干部、专家、职员的差异化管理,不断激活组织,保持人才活力。

我们的人员分三类:

第一类,华为公司的干部政策贯彻“宰相必取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任职都必须有成功的实践经验。实行履历表制,比如他在哪个岗位待了多少年、做出什么成绩、得了什么小红花等等,都有记载。少了某一段履历,将来讨论干部的时候就可能被放在第二梯队去。现在都是高素质人才,第二梯队还能有机会被选拔吗?在第一梯队找不到人,再到第二梯队捞人,基本上是没有可能的。我们对高知识队伍强调实践化,是有益的。所以,在非洲、在战场上、在各地、各产品线、各岗位,他们都很英勇,为什么?要建功立业。这样做增强了干部基础实践能力,也增强了战略洞察能力。光是埋头苦干只能做英雄,也可以工资高一些,但是没有战略洞察能力就不能做领导。战略能力的构建是去实践中,课堂只是一个启发,培训只是选拔的一个环节。

只要是行政管理干部,不论主官、主管,每年都要有10%的强制末位淘汰,进战略预备队重新找岗位。即使所有干部都干得好,但相对排序靠后,也要下岗,进入预备队,而行政管理干部将来再找岗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比如下岗的高级干部谁还能与新员工比编程呢?世界总是一代比一代强的。包括我们的一些学科带头人都不可能,跟新人去竞争呢?因此在岗的时候若不珍惜,不努力奔跑,担责履责,那么淘汰以后想重新找到岗位基本很难。所以,就使得所有在岗的干部都是要高度努力的,千方百计要跑到前面,就此形成了好的循环机制。

公司行政管理团队权力大,我们现在开始实施团队成员两年、三年任期制,到时候必须改组一次。改组实施“君权神授”与“民主推举”相结合。公司上层组织可以有提名权,提名要与周边部门协商,还要给基层老百姓协商,形成候选人名单,即150%的候选名单。然后通过投票推选,将合适的人选出来。这样避免有人投机跟人站队,因为老百姓有投票选择权,风气慢慢就会变好。行政管理团队成员最多可以连选连任两届,两届后必须离岗,再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更多要求走向一线战场,不仅他自己再经过一段实践洗礼,同时也对基层员工完成了传、帮、带。

第二类,专家类员工,强调必须有成功的实践经验,而且不断的在垂直循环工作的过程中滚动选拔、自然淘汰,在垂直循环工作中,一方面能把最优秀的人翻上来,另一方面所有专家都经历了“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自我进化,避免落伍。他们也可以做合理的横向流动,一是增强合成作战的能力,为后备主官、主管储备苗子;二是实现跨专业、跨领域的融合,各自交换能量,实现合理平衡。在运动中选拔优秀,不计较他的年龄。很年轻也可以破格提拔。

专家委员会负责能力的提升、战略的洞察,对专家职级评定进行建议与否决。专家委员会成员不是按行政部门设置的,是按业务领域设置的,跨度是比较大的。专委会根据专业特点,成员有些是两年一届,有些是三年一届。任期结束,你还是三、四十多岁小年轻,然后下基层、下一线去作战去。作战没有取得成绩,你就可能不会再被提名;作战取得了很好成绩的,被提名,但还要通过一定层面的专家选举来决定,再确定你能不能进入专家委员会。他们要不断接受再提名的考核,不断接受一定规模的投票考验,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僵化、板结,形成学阀。专家的工资也有可能比行政领导高得多。

第三类,职员类员工,是按确定性程序操作,保持公司的稳定高效运行,流程管理要像高铁一样通过。职员实行绝对考核,以岗定级,不末位淘汰,没有年轻化的必要,五六十岁还是15、16级都是可以的。而专家要对不确定工作负责,跟干部一样,也是要有自然淘汰的。

公司通过纵向流动,有些优秀的青年苗子会自动翻上来,可能有些做出优秀贡献的人才可以从13级直接提到18级。横向流动能解决平衡问题,经历了这么多年,平衡问题基本得到了一定的解决。这些基本上就是美国西点军校的做法,公司层层级级授权制,没有把权力全垄断住,持续的良性循环,实现激活组织、激活人才的作用。

三、芯片问题的解决不是设计技术能力问题,而是制造设备、化学试剂等上的问题,需要在基础工业、化学产业上加大重视,产生更多的尖子人才、交叉创新人才。

我们国家要重新认识芯片问题,芯片的设计当前中国已经步入世界领先,华为目前积累了很强的芯片设计能力;芯片的制造中国也是世界第一,在台湾。那么大陆芯片产业存在什么问题呢?主要是制造设备有问题,基础工业有问题,化学制剂也有问题。所以芯片制造的每一台设备、每一项材料都非常尖端、非常难做,没有高端的有经验的专家是做不出来的。即使做出来,每年也只能生产几台,市场也只需要去几台、几十台,哪怕一台卖的很贵,几台也卖不了多少钱,那么在比较浮躁的产业氛围下,谁会愿意做这个设备?例如光刻胶、研磨剂……,有些品种全世界就只有几千万美元的需求,甚至只有几百万美元。几千种化学胶、制剂,都是不怎么盈利,这是政策问题。

我们国家要重视装备制造业、化学产业。化学就是材料产业,材料就是分子、原子层面的科学。日本在这个方面是非常厉害的。所以我们国家现在高校要把化学看成重要的学科,因为将来新材料会像基因编辑一样,通过编辑分子,就能出来比钢铁还硬的材料。但国家需要出来更多的尖子人才和交叉创新人才,才会有突破的可能。

而交叉创新在我们的高校里还有些障碍,因为专业系科分的太细太多,学生就慢慢成为各学院、各系私有的,缺乏更广阔的交流机会。在美国,哈佛如果有门课本校学生报名没报够,旁边学校的学生可以去抢着注册,抢到课哈佛就允许他去读,读完那门课的学分可以算到本学校学分里。而我们国家现在的学科系划分,学生是很难跨学科学习。

四、要正确认识科技创新的内涵,国内顶尖大学不要过度关注眼前工程与应用技术方面的困难,要专注在基础科学研究突破上,“向上捅破天、向下扎下根”,努力在让国家与产业在未来不困难。

经过七十年的教育努力,我国劳动力的质量已经比较好了,不仅仅是工业、服务业、职业经理人方面……,是适合发展大产业的。大产业的风险,是是否能持续创新,特别是原创性的发明。缺少原创,缺少牵引爆发力的推动力,大产业是有风险的。历史上许多大工厂的破产就是例子。没有创新,竞争力会逐步下降的。14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匹兹堡,钢铁;70年前世界的中心在底特律,汽车。产业转移的教训,就是创新不够。教育是贡献的主要方面,主要责任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如果简单地高喊科技创新,可能会误导改进的方向。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创新更多是在工程技术和解决方面。客观规律是存在的,科学研究就是去努力发现它、识别它,客观规律是不随人的意志改变的,科学怎么能创新呢?没有东方科学、西方科学,论文是公开发表的,我们可以检索。文化是有东、西方不同的,科学没有差别,真理只有一个。而技术发明是基于科学规律洞察创造出新技术,成为生产活动的起点。新技术发明是多元化的,例如,千姿百态的汽车。而现在“卡脖子”的问题大多数是工程科学、应用科学方面的问题。应用科学的基础理论,去国外查一下论文,回来就做了,卡不住你的脖子,基础理论现在全世界可以用的。

所以,大学不要管当前的“卡脖子”,大学的责任是“捅破天”。当然有一部分工科院校可以做这些工程、工业应用的突破事情,但是对于顶尖的综合性大学应该往“天上”走,不要被这两、三年工程问题受累,要着眼未来二、三十年国家与产业发展的需要。我认为,大学是要努力让国家明天不困难。如果大学都来解决眼前问题,明天又会出来新的问题,那问题就永远都解决不了。你们去搞你们的科学研究,我们搞我们的工程问题。

科学家要把“铁链”甩了,要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研究。要让自己飞翔起来,谁知道飞的东西最后会不会有用?现在特别不主张去问高校的科学家:“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啊,对国家有什么贡献啊?” 这样科学家把锚都锚在地下,就飞不高了,我们要允许几个“梵高”存在。

小平同志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只要遵循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国际、国内社会),有利于人民”,就不会偏离主航道,为国家的强盛努力。

报送:董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

主送:全体员工

二〇二〇年十一月十日


淄博诚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致力于协助中小企业单位搭建升级信息化基础架构

主营: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备份软件,虚拟化实施等。

芯片制造从欧美转向亚洲,中国将成最大生产国

原文链接:https://tech.163.com/20/1104/18/FQK0570C00097U7T.html

1990年时,美国和欧洲生产了全球四分之三以上的半导体。然而现在,他们的产量总和还不到四分之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日本以及据韩国已经崛起,正将美欧挤出市场。到2030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芯片生产国。

芯片制造中心发生转移,部分原因是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家为工厂建设提供了更高的财政激励措施,以帮助建立本土芯片制造产业。芯片公司也被美国以外日益增长的供应商网络,以及能够操作昂贵制造机械、不断扩大的熟练工程师队伍所吸引。

虽然近几十年来制造业始终在逃离美国,但世界上许多最大的芯片公司仍将总部设在那里。举例来说,虽然美国销量最高的芯片巨头英特尔也在爱尔兰、以色列和中国等地开设了工厂,但大部分生产都在美国进行。

不过,其他美国大型芯片公司已将所有生产外包给亚洲生产商,比如总部位于加州圣克拉拉的英伟达,该公司是美国市值最高的半导体公司,其芯片主要在美国以外生产。截至2019年,美国公司的半导体销售份额约占全球47%。

图1:美国芯片公司在全球半导体销售中所占份额变化情况

台积电等代工制造商的快速增长帮助加速了芯片制造向美国以外转移的速度。韩国三星电子公司是代工芯片业务的另一家大公司,但其大部分工厂都不在美国。用于芯片制造的原材料(包括工业化学品和硅晶体)也主要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台积电是此类制造商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

不过,美国在其他芯片制造领域保持了更大的工业蛋糕份额,特别是在用于设计芯片电路布局的软件工具方面。

几十年来,随着亚洲供应链和工厂的发展,高科技制造业逃离美国始终是个重要的辩论主题。这些亚洲政府不仅提供慷慨的补贴,还提供了更便宜的劳动力和更少的监管。与其他备受瞩目的制造行业相比,这种外流在计算硬件和消费电子行业尤为明显。

图2:与其他行业相比,美国公司在芯片制造领域所占份额

如果情况继续按照目前的轨道发展,美国在芯片制造中的份额预计将在未来几年进一步萎缩,部分原因是中国的产能正在快速增长。中国正在向其芯片产业投入数百亿美元资金,希望最终能赶上或超过其他国家。

芯片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被视为国家安全的优先事项,因为它们不仅在消费技术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在军事和网络战中也至关重要。

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推动了美国将更多芯片制造行业带回美国领土的努力。由于健康危机而关闭的工厂扰乱了亚洲的供应链,加剧了人们的担忧,即该行业在亚洲集中可能会影响美国在危机时期获得一项关键技术。

图3:政府提供补贴措施

分析人士表示,美国政府的激励措施可能有助于扭转这一趋势。据估计,一家顶级芯片制造厂(生产用于电脑的中央处理器)的建造和运营10年内耗资可能超过300亿美元。因此,帮助抵消部分成本的财政援助可能会改变公司是否投资的考量。

美国历来没有为芯片制造提供联邦级补贴的措施,尽管各州有自己的支持举措,包括补贴土地和税收减免。相比之下,在亚洲,各国通常提供免费或廉价的土地,并在购买制造设备方面提供更多帮助,这些设备占芯片制造的大部分成本。


淄博诚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致力于协助中小企业单位搭建升级信息化基础架构

主营: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备份软件,虚拟化实施等。

海量数据何去何从?新一代归档存储给你想要的答案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pKWp3pGH-8yfOSwaeLYgg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不断进步,产生的数据将以成倍速度进行增长,据IDC预测,到2025年全球数据总量将会达到175ZB。如果要把175ZB用8TB的磁盘存下来的话,那就需要230亿块磁盘来存储这些数据,如果每块磁盘的成本是1300元,那要完整存储这些数据,就需要付出30万亿的存储硬件成本投入,相当于国内一年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

逐步攀升的数据存储需求和高昂存储成本的冲突下,很多企业都将面临着大量数据无法得到有效存储和数据流失的问题。对此,UCloud存储产品经理周恭元在10月23日刚结束的TIC2020技术分论坛上带来了《海量数据云归档存储最佳实践》的议题分享,围绕企业数据归档面临的存储问题及需求,重点介绍了数据存储的分层价值,以及UCloud新一代归档存储的可靠性优势及三大适用场景。本文整理自演讲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

传统归档存储面临的两个问题

首先,周恭元分享了今年疫情特殊时期碰到的两个公司的遭遇。

第一件事情,大约4月份的时候,某电商公司一个做DBA的朋友来咨询我,本地硬盘已经删除了的文件有没有办法恢复?我便产生了一些疑问,为什么数据库运维要管这些呢?后来详细聊了下事情的原委,才知道他们公司由于设置了30天的数据库日志备份策略,但是正好碰上这次疫情休假时间超过了一个月,导致一些年前的数据库日志数据已经被删除了。究其原因,根本的问题还是由于公司为了节约成本,使本地归档存储的空间有限造成的。

第二件事情,某传统企业申报项目的核心数据存储在公司内网的共享文件中,而内网网盘数据与外网不通,导致他们不得不在疫情相对严重的时期,还需要专门派人去公司将所需的数据拷出来,浪费了大量精力,同时也存在外出感染疫情的风险。

从这两件事情,不难看出传统数据归档存储确实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本地存储空间的限制,二是数据交互的不便。而这也正是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选择云存储进行数据归档的原因。

ZB级数据需要做“冷热”处理

随着数据的量级从MB、GB增长到PB、EB甚至ZB级别,就会产生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就是企业存储能力的提升已经远远跟不上数据的增长速度。预计到2025年,全球175ZB的数据最终将会流失超过90%。而对企业来说,这流失的90%数据正是需要被长期存储下来存在价值的数据。

一方面是大量数据无法得到有效的存储,另一方面这些真正被存储下来的数据又面临什么样的情况呢?

通过分析用户存放在UCloud公有云对象存储的数据访问量可以发现,数据在单位时间内的请求数(我们也称之为数据热度),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降低的,也就是说绝大多数据在半年之后都会成为冷数据。然而实际上,大部分用户还是将这些冷数据存放在与刚写入这些数据时相同的存储类型中,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成本支出。

针对这样的问题,UCloud最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第一代归档存储产品,2019年针对对象存储产品的不同存储类型做了统一,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存储类型,单价上由热至冷,存储成本分别为标准存储的一半与四分之一。这样一来,用户就可以实现在同一个存储空间里借助生命周期策略自动对数据进行降冷处理,从而优化存储成本。

新一代归档存储,突破成本极限

在今年8月份UCloud发布了最新一代归档存储产品,成为了国内率先采用JBOD磁盘阵列与SMR叠瓦式磁盘介质提供公有云归档存储服务的云厂商。在具备分钟级别取回时效、11个9以上数据可靠性的归档存储产品中,突破了传统3分钱每GB每月的定价区间,达到了0.024元每GB每月,可以进一步降低20%的成本。

大家知道存储成本主要由硬件、运营成本构成。UCloud新一代归档存储在国内首次采用西部数据的高密JBOD设备和SMR盘,SMR盘全名为叠瓦式磁记录硬盘,相较于传统CMR硬盘,最大区别是,磁道按Zone呈现的叠瓦式分布,这种分布可以以更高密度存储数据。与36盘传统机型相比,引入JBOD设备统一管理硬盘并采用高密度SMR盘:单位机架的存储容量提升5.375倍,硬盘数量增加59%,单块硬盘存储空间提升150%。同时借助磁盘休眠的技术,可以降低90%的硬盘能耗。

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新一代归档存储自研的全新架构也带来了更高的可靠性保障,通过双机头的故障快速切换,能在数据取回快速的同时提供极高的可用性保障;通过采用Intel大比例纠删码冗余策略,归档存储提供了同时4块硬盘故障情况下的数据可靠性保障,由于归档存储读取请求较小的缘故,新一代归档存储还引入了定期的一致性校验应对磁盘的静默错误,以保障数据一致性。

归档存储的三大场景

通过前面的介绍,不难看出归档存储比较适用于一些写大于读的数据存储场景,这类数据和以往对云存储广泛适用的读大于写的场景正好相反,因此归档存储的应用场景往往是一些已经经过在线处理或者应用的在线数据的近线存储。由于是近线存储,数据是具备分钟级的取回时效,这和需要数个小时甚至按天取回的离线存储相比会有更高的实时性。

再结合客户的实际使用,我们可以将归档存储的核心场景汇总为三类,分别为多媒体数据归档、历史数据合规性归档以及大数据、AI分析数据的归档。

视频归档场景

由于近几年实时音视频场景的普及,在线教育和培训、远程医疗、视频会议、娱乐直播需求层出不穷。借助于UCloud实时音视频服务提供的强大的覆盖能力,可以实现用户的就近接入,提供网络低延迟、低丢包率的音视频实时通信。

但也正是因为实时音视频服务的普及,政策监管也逐渐规范化,合规性要求成为了实时视频业务场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目前不仅泛娱乐直播类平台通常对直播视频有6个月的合规性归档要求,在线教育、在线医疗也有了更长时间的历史视频归档的合规性要求。

通过与URTC实时音视频业务的无缝接入,UCloud归档存储在此次疫情期间帮助了多家在线教育、在线医疗用户实现了实时音视频与历史记录归档的无缝衔接,用户仅需在每次RTC服务结束后选择保存视频,即可将视频记录进行归档。不仅简洁易用,无需额外操作;更在降低存储成本的同时易于归档视频的访问调取。

数据库、日志备份场景

一直以来,数据库和日志的备份问题困扰着许多电商用户。通常情况下,中小规模的电商公司的整套服务架构都在云上,如果给云主机绑定硬盘用来进行备份,会面临单点故障的问题,而这些中小企业又没有能力自己定制数据备份,将数据备份至别的存储类型中。

对此,UCloud提供了灵活的数据库备份组件和针对ES集群的备份接入能力,帮助用户可以快速将MySQL数据库直接备份至归档存储中,省去了备份到本地再上传的复杂过程。归档存储同时具备ES集群的接入能力,能够帮助用户将历史日志定时进行云归档,为用户保留更长时间的日志记录。

UCloud通过帮助客户进行归档方式改造,降低了数家电商公司的数据备份成本,延长备份周期,简化操作流程,大大降低了用户数据丢失恢复及历史日志追溯的难度。

大数据归档场景

针对大数据分析场景,UCloud对象存储服务提供了Hadoop集群的接入工具,甚至在存储性能上媲美HDFS。过去用户往往受制于本地HDFS集群的存储空间,所以将分析后的原始数据丢弃,损失了大量数据价值。通过云归档的方式将大数据分析后留下的大量数据样本和分析结果进行长期存储,再通过提供的Hadoop集群的接入工具,就能实现将历史数据激活后,直接在云端进行大数据分析,不用担心数据二次取回的本地存储空间压力。

企业也可以更灵活、弹性地应对数据爆炸带来的存储空间压力,按3年期投入计算,更是比本地搭建相同规模的HDFS集群降低80%以上的成本投入。

写在最后

英国数学家Clive Humby曾说过,数据是数字时代的新石油,尽管数据本身很有价值,但数据需要处理,就像石油需要在其真正价值被解锁之前需要精炼一样。石油是一种有限的资源,而数据却是可重复使用的。对于企业而言,积累数据就是积累原始财富,在有分析能力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提炼数据背后的商业价值,UCloud新一代归档存储正是为这些海量数据归档存储提供高可靠、低成本解决方案的重要基石。


淄博诚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致力于协助中小企业单位搭建升级信息化基础架构

主营:服务器,网络设备,安全、备份软件,虚拟化实施等。